奥迪突然改口了!原本说好2033年彻底停掉燃油车,现在却说“再等等,燃油车还得接着干”。这事儿一出,网上炸了锅,大家都在猜:燃油车真要翻身了?还是新能源车不香了?
事情得从头说起。几年前,奥迪喊得可响亮:2026年以后只出纯电动车,2033年全面停产燃油车,2050年实现零排放。那劲头,像是新能源车马上要统治世界。可现实呢?2024年,奥迪全球卖了167万辆车,比前一年少了11.8%。更尴尬的是,电动车只卖了16.4万辆,还比2023年少了8%。这成绩,咋看咋不理想。
看看中国市场,情况更明显。2024年,一汽奥迪卖了61.1万辆车,九成都是燃油车撑起来的。电动车?压根没啥存在感。奥迪早些年就搞了个e-tron项目,2009年就启动了,结果拖到2018年才出车。价格还死贵,普通人谁买得起?销量自然惨淡。
为啥奥迪改主意了?简单来说,钱没赚够。2024年,奥迪集团收入645亿欧元,比前一年少了7.6%。利润更惨,掉了37.8%,只有39亿欧元。燃油车虽然“老”,但还是赚钱主力。电动车呢?研发烧钱,卖得又不好,咋整?只能先缓一缓。
不光奥迪,别的车企也开始“变卦”。奔驰说,2030年全面电动化?先放放吧。沃尔沃也改口了,2030年不只卖纯电动车,混动车还得接着卖。大众、丰田、甚至保时捷、宾利,都推迟了电动化计划。原因都差不多:燃油车现在还能赚,电动车太费劲。
说到底,电动车推不动有几大原因。第一,价格太高。国内新势力车企打价格战,跨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贵得离谱,谁愿意当冤大头?第二,充电不方便。欧洲那边,充电桩少,充电还贵,价格是国内的两三倍。有的地方还取消了电动车补贴,甚至加税,这谁还买?第三,投入大,回报少。研发电动车得花大钱,可卖不好就亏本。大众2024年电动车业务亏了21亿欧元,燃油车却贡献了65%的利润。
中国市场呢?完全是另一番景象。2024年第一季度,中国乘用车卖了641.9万辆,同比增长12.9%。中国品牌车更猛,卖了436.9万辆,市场份额高达68.1%,创了历史新高。德系、日系、美系车?都下滑了。奥迪在中国想靠电动车翻身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不过,奥迪也没闲着。他们跟上汽合作,推出了AUDI品牌,想造20万左右的新能源车,既有国际范儿,又贴合中国人的需求。这招挺聪明,上海车展上已经亮相了。能不能成,还得看市场咋说。
奥迪还学了个新招:智能化。燃油车也好,电动车也罢,都得往智能上靠。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在2025重庆车展上感慨,中国智能驾驶体验太牛了。他们正跟华为合作,把ADS智驾系统装到车上。未来,奥迪还想把大众集团的中大型车平台和软件系统都抓在手里,从A5级别开始全线升级。
这事儿说明啥?车企越来越务实了。新能源车是未来,但燃油车是现在。奥迪CEO高德诺说得明白:2024到2026年,燃油车和混动车还得接着推。市场?咋变,咱就咋跟。智能化、网联化这些新技术,燃油车也能用上,不比电动车差。
其实,燃油车也没到“不行”的地步。技术一直在进步,比如更省油的发动机、更牛的混动系统。大众、丰田都在这上面下功夫。奥迪也一样,燃油车和电动车两条腿走路,谁也不耽误。
这波操作,让人想起老话: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。车企们早先喊着“全面电动化”,有点太急了。现在一看,市场没准备好,消费者也不买账,赶紧调整策略。造车这事儿,不是喊口号就能成的,得一步步来。
中国在这场车市大战里,表现亮眼。新能源车卖得火,智能技术也领先。奥迪这些跨国车企,想在中国混得好,就得学“中国速度”。跟华为、上汽这些本土大厂合作,接地气,才能站稳脚。
最后,奥迪这事儿给咱啥启发?新能源车好,但燃油车也有它的价值。车企得灵活,不能一条路走到黑。消费者也一样,买车得看自己需要啥,别光听宣传。你说呢?未来车市会咋变?是燃油车继续“硬撑”,还是新能源车后来居上?大家伙儿咋看?
散户配资股票,专业杠杆配资,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